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2-11-01
美國找工作要用什麼網站呢?如何建立美國的專業人脈呢?拿到了offer不知道未來公司的評價如何嗎?
我的工作薪資應該要拿多少呢?如果想學習專業技能去哪學?
那個求職平台,投履歷的效率更好呢?今天這篇,就是來回答你的這些問題!這也都是我在美國找工作時,遇到的問題!
延伸閱讀:[北美求職] #0 軟體工程師面試資源,必備15個網站、2本書、4個Projects
美國求職攻略
希望陪你走過美國求職馬拉松,整理了我自己、朋友的經驗,幫助你在逆境中,找到好工作!
內容包含:簡歷、LinkedIn、相關準備資源、準備面試的方法,希望讓你在美國求職路上更順暢。
- 找工作資源彙整
- [美國求職] #0 美國面試資源彙整,必備15個網站、2本書、4個Projects
- [美國求職] #1 北美科技產業市場,SDE? DE? DS? DA? BA?
- Resume & LinkedIn
- 面試準備
- [美國求職] #4 Amazon, Google面試,常見的3個面試流程
- [北美求職] #5 如何準備面試?實用技巧?需要多少時間準備?
- 職涯剖析系列
- Data Analyst: [數據分析師 Data Analyst] 薪資最高不是Google?
- Data Engineer: [資料工程師Data Engineer]年薪20萬美元?Meta在找哪種人?3個技能要求
- Data Scientist: [資料科學家Data Scientist] 年薪薪水20萬美元?Uber在找哪種人?職涯發展
- Full Stack Engineer: [全端工程師Full Stack Engineer] Meta, Google薪水不是前五?職涯發展
- Backend Engineer
- Machine Learning Engineer
- 學習資源推薦
歡迎訂閱我的IG: @nyc.engineer.jack
文章目錄
美國找工作準備
在美國找工作,通常是個漫長的過程!如何從零開始找工作,就要先熟悉美國求職市場常用的工具!
接下來我會分別介紹四個網站,可以藉由這四個網站,找到公司內部推薦、增加自己在求職市場的曝光率、薪資查詢、公司內部文化、甚至是公司內部的八卦,其實都可以找得到!
LinkedIn:找校友、內推、建立專業人脈

connect the world’s professionals to make them more productive and successful
Linkedin mission
簡介
LinkedIn對於在美國找工作的人,是不可或缺的求職平台,我自己也因為LinkedIn認識了許多HR,碰見了許多機會!
Linkedin是全球最大的商務社群平台,專為專業人士設計,除了可以向求職網一樣,拿來找工作、投遞履歷外,我自己覺得更有價值是去建立人脈網!
可以藉由校友的網絡,拿到公司內部推薦的機會!
特點
每個使用者,在註冊成會員時,都會被要求實名登錄帳號,並且填寫專業的介紹!
- 所在國家
- 目前任職公司、展業
- 現在的職位
- 過往的職稱、負責業務
- 過往的學歷、學位
- 特殊技能、證照資格
很多公司也會接受直接用LinkedIn申請工作,當個人檔案寫得越詳細、越吸引人,就會讓HR主動聯絡你!
內容長度
傳統簡歷,需要簡單扼要,但在LinkedIn上,卻可以擺放自己個人的簡歷內容,作品、認證,並且撰寫Summary Section。同時可以有過去共識人的推薦,或撰寫推薦。
主動vs被動
相對於傳統簡歷,我認為LinkedIn是個主動性較強,也因此稱為專業人脈的社交平台。不但可以建立長期人脈,更可以主動出擊聯絡公司HR或是校友內部推薦。
內推機會

Linkedin厲害的地方,就在每個公司申請職位的右下方,他會顯示你人脈中,有誰在這間公司上班!
藉由你的人脈,可以進一步詢問他們,能不能幫忙內部推薦公司職位!
專業學習

Linkein在2015收購線上教育平台Lynda.com,主要提供:Business、Creative、Tech的專業課程,提供超過20K的由業界講師,教授的付費課程!
完成課程後,可以獲得證書,直接放在個人的profile中!
產業中,使用的技能,往往在學校是無法學到的,所以可以藉由Linedin 提供的Linkedin Learning平台,來學習專業的技能,並且取得認證。
個人使用經驗
我在美國的第一個offer,就是從LinkedIn Heafhunter 的Inmail找到的!
我自己最喜歡的功能就是,可以找到校友內推,還有當自己的connection夠大的時候,就會有HR、獵頭直接inmail告訴你市場的職缺!
而我在畢業前,拿到的第一個offer,就是透過獵頭跟我聯繫的一份工作,讓我順利的拿到面試、甚至拿到offer!
延伸閱讀:[北美求職] #3 LinkedIn教學,提升找工作效率的3個技巧
Glassdoor:員工評價公司的權威網站

簡介
Glassdoor是全美第二大的求職網站,這個網站的特色就是有匿名制的公司評價,每個在職、離職的員工都可以評價,有點類似對餐廳評價!
除了對於公司的優缺點評價外,我自己很喜歡看公司的福利評價,像是醫療保險、401K、HSA等!
特點
匿名評價

這也是我最喜歡的部分,在拿到offer後,下一步就是思考,這間公司的工作環境、文化!
在這裡可以看到目前員工、之前員工,對於公司的優缺點介紹,還有公司評分!
如果公司很小的話,通常這些review會比較貼近公司狀態。
但如果公司很大的話,有時候很多時候很看部門、組別!
千萬不要加入一個toxic文化的公司,或是可以評估一下,目前這間公司的文化,跟自己的生活型態、價值觀,有沒有一致!
公司福利評價

這也是我覺得應該跟薪資同等重要的部分,公司福利。
其中包含醫療保險、退休計劃、其他的保險,除了看公司有涵蓋什麼公司福利外,可以看公司特色的福利,例如:Free Food!
而且也可以看到每個員工,對於每項福利的評價,就可以更深入的了解,每個福利的具體內容。
這樣可以根據每個人不同階段的需求,去衡量目前的福利對於職涯發展、人生發展,有沒有幫助!
像是如果是剛有小孩的家庭,有些公司提供托嬰的服務或補助,就會很加分!
薪資參考

通常科技公司的薪資包裹通常包含
- Base Pay:底薪
- Sign On:簽字費,當你決定要去那間公司,簽下offer時,公司會給你一筆Sign on Bonus
- Bonus:依據績效,年底考核後,會有Bonus
- Stock or Options:根據不同公司政策,會有股票或是期權,很多科技公司,都會分四年把股票給你!
當然找工作,薪資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,這個薪資的評估範圍,可以用以下做塞選
- 職位名稱 Job Title:Software Engineer
- 年資 Experience:1 – 2 years, 3 – 5 years
依據上述不同的職位還有經歷,可以查詢到相對應的薪資範圍,這樣就可以知道目前找的工作,在市場的價位!
公司照片

這個是我個人私心,很喜歡的功能,因為可以看到公司的真實照片!
我自己在面試完,拿到offer後,有時候除了看公司福利,還有評價外,也會看一下照片,感受一下大家的氛圍!
雖然有時候,照片中的人可能都不在了,但還是可以看看公司的氛圍!
個人使用經驗
我通常會使用Glassdoor來看公司評價,藉由目前員工、之前員工的評價,來了解這間公司的工作環境、文化!
Indeed:中小型企業最愛

簡介
Indeed是全美最大的求職網站,可以建立好profile快速投遞履歷,是找工作一定會用的平台!
這裡除了常見的大公司外,還有很多很不錯的中型公司、小型公司!
特點
看每個職缺的市場需求


像是我搜尋「Software Engineer」就有187,463個結果!
當我搜尋「Data Scientist」就有19,920個結果!
從這個數字中,就可以了解目前不同職缺的需求,Software Engineer的市場需求,就是Data Scientist的10倍!
投遞履歷方便
在建立帳號的時候,就可以將自己的resume匯入網站,建立類似Linkedin的profile!
建立好後,就可以用這個profile大量的投遞不同的公司,省去填資料的時間!
可以觸及中型、小型公司
大多規模比較小的公司,中型公司,就會把職缺放在這個網站上!
個人使用經驗
我的第一份工作跟第二份工作,都是從Indeed找到的!我發現在Indeed投遞履歷的回覆率,相對高!
而且也可以使用設定好的Resume Profile進行快速投履歷,一次可以投遞很多間公司!
在上面的公司,也都偏中型企業、小型企業!
Blind:公司內部匿名八卦、薪資查詢、論壇

簡介
Blind相對於Linkedin專業社交平台,跟Indeed求職網,Blind是一個匿名論壇導向的網站!
Blind一開始源自於韓國最大搜尋引擎Naver,所以一開始是從韓文論壇開始,後來在美國科技業,被科技公司上班的人廣為使用!
每個公司都可以有自己的小社群,像是Uber員工可以有自己的小社群、Google員工也可以有自己的小社群。
特點
公司小社群:內部第一手八卦

例如你可能會在這看到,最近科技業hiring freeze,就會有人開討論群Thread。
下面就會有一系列的留言,可以第一時間,了解每個公司內部的政策。
或是之前Uber曾經爆出,性歧視、性騷擾的醜聞,就可以看到內部員工,第一時間的討論,還有員工的態度!
匿名:以公司為單位
有點像台灣的Dcard,每個匿名帳號,都是用學校做為帳號名稱。
在Blind就是以公司為帳號名稱,例如:Google、Meta等!
個人使用經驗
我自己就會上去看不同公司的招聘狀態,或是公司上市前的討論串!
我比較是抱持著看論壇的心態去瀏覽,順便看一下每個公司給出最新的薪資分享!
美國求職 心得
在美國求職,除了建立第一批的專業人脈,了解不同公司的公司文化、工作環境,還有薪資結構。
這些資訊都會幫助我們對於職涯規劃上,有更多資訊可以做出決定!
歡迎訂閱我的IG: @nyc.engineer.jack
北美求職攻略
- 美國求職文章
- [北美求職] #0 找工作面試資源,必備15個網站、2本書、4個Projects
- [北美求職] #1 北美科技產業市場,SDE? DE? DS? DA? BA?
- [北美求職] #2 英文履歷的5個原則、履歷範本,美國科技公司注重什麼?
- [北美求職] #3 LinkedIn教學,提升找工作效率的3個技巧
- [美國求職] #4 Amazon, Google面試,常見的3個面試流程
- [北美求職] #5 如何準備面試?實用技巧?需要多少時間準備?
- 職涯分析
- Data Analyst: [數據分析師 Data Analyst] 薪資最高不是Google?職涯發展、日常工作、3個技能需求
- Data Engineer: [資料工程師Data Engineer]年薪20萬美元?Meta在找哪種人?3個技能要求、職涯發展
- Data Scientist: [資料科學家Data Scientist] 年薪薪水20萬美元?Uber在找哪種人?3個技能要求、職涯發展
- Full Stack Engineer: [全端工程師Full Stack Engineer] Meta, Google薪水不是前五?職涯發展
- Backend Engineer
- Machine Learning Engineer
- 美國求職教學
- 履歷準備
- 面試準備
- 薪資談判
- LinkedIn教學
- 薪資、公司評價、求職網
- 求職常見問題:
- 職場發展
- Resume&LinkeIn講座影片
- 服務